媒体关注
中山商报——阳光体育,赢取健康未来!发布时间:
中山市实验小学蓝波湾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侧记
1999年6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中山市实验小学蓝波湾学校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实施阳光体育工程,深化体育课程改革,通过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拓展学校体育运动项目,培育学生体育精神和健康理念等途径,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努力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增强体质,体育课堂求高效
学校通过全面、深入的教学调研,组织学科教研组分析体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运动量不足、训练不科学、教学组织松散等低效现象,对照体育课程标准的要求,提出问题:“体育课上不出汗,难道要在语文课上出汗?体育课上运动量不足,难道要在数学课上心跳160?”引导体育教师端正教育理念,明确学科教学的核心价值,规范教学行为,加强体育课程常规管理,努力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益。
针对当前小学生较普遍存在的“软(肌肉软,力量差)”、“硬(关节韧带硬,柔韧性差)”、“笨(身体笨,小肌肉群发展差)”、“晕(前庭器官缺乏锻炼,平衡性差)”等身体问题,学校要求体育教学要创新“课课练”教学方式,每节体育课保证安排一定教学时间,从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平衡协调等六个方面训练学生的体能,让学生在体育课上真正动起来!
结合每年一轮的小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项目和标准,各年级体育教学充分利用时间、场地、器材,依托“课课练”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和训练,积极探索“课课练”游戏化、趣味化,增强了学生的锻炼兴趣,也提高了体育课堂的效益。
掌握技能,项目拓展供选择
为什么“走路”会成为当下民众最热衷的体育运动形式呢?一位体育官员解读说:除了“走路”,其他的项目大家都不会!在学校的一次家长会议上,主持人现场调查到会家长,认为自己拥有一两项较为专业、能坚持每周进行的运动技能的,比例不足10%。运动技能缺失,运动方法不科学,不仅是增强体质的瓶颈,也是培养运动习惯的重要制约因素。掌握运动技能,主渠道仍然是学校体育。
蓝波湾学校管理团队认真分析当前学校体育在运动技能培育方面的现状,提出丰富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思路,积极引进拓展项目,分阶段开展普及教学,力求使学生在多种拓展项目的体验过程中,发掘自身的运动兴趣,形成项目优势,并逐渐发展了稳定的运动爱好。
近五年来,学校先后与专业团队合作,引入花样跳绳、羽毛球、游泳、足球等项目,以班级为教学单位,在一至四年级分阶段设计,系统开展上述项目的基本技能教学活动,逐步普及运动技能。学校积极探索,不断克服在经费、师资、场地、时间等各方面遭遇的困难,由合作方委派专业教练,学校提供课酬补助,指派本校体育教师或班主任教师共同组织教学。充分利用校外专业泳池和自有校车的空闲时段,主动发掘教学资源。
培育精神,健康理念伴终身
“健康第一”之“健康”,并非仅指身体素质的发展,同时也包含了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社会适应性,以及终身追求健康的理念。落实如此丰富的“健康”内涵,学校体育还应做得更多。
蓝波湾学校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校体育文化活动,努力让学生在发展体能、掌握技能的同时,体育风尚、个人品质、团队精神等都能得到不断升华。
每年一届的阳光体育节已经坚持举办了十二届。从单纯的运动竞技延伸到体育文化渗透,从两天的赛场角逐发展到持续一个月的综合比拼,师生同场、亲子同乐、项目拓展、器材创新,新概念、新措施不断引入,营造出越来越浓厚的体育氛围,帮助学生获得更为全面的体育运动体验。
几年来,学校体育工作在“健康第一”思想指导下,面向全体学生,着力增强学生体质,重点关注运动技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普及性的项目拓展策略也带动了竞技项目水平的提升,校羽毛球队、游泳队、足球队参加区、市级比赛,都取得了优异成绩,学校体育工作整体发展的同时,特色项目的优势逐步树立。
